新闻
首页 >  神州信息新闻 >  新华访谈丨杨东、崔蕾:疫情防控催生金融科技发展新机遇

新华访谈丨杨东、崔蕾:疫情防控催生金融科技发展新机遇

  • 发布时间:2020-09-11
  • 来源:新华网
  •   
  • 打印

“2020年金融科技发展与展望暨第六届新华网新金融论坛”将于9月25日在北京举行。日前,中国人民大学区块链研究院执行院长、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杨东 和 神州信息金融科技首席行业专家 崔蕾做客新华网,共同解析当前金融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机遇。

数字经济阔步迈入发展快车道

“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产生冲击的同时,加速推动了数字化进程的高速发展。”杨东认为,在疫情防控形势下,催生出许多金融服务新场景,金融服务的场景化应用迎来新一轮“数据爆发”。同时,在新技术的帮助下,场景应用加速落地,给金融科技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杨东说,“信用是金融服务的核心,数据是金融服务的重点。金融普惠服务的关键在于信用的风险控制和可信数据的‘上链’,区块链为金融服务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技术支撑,实现了精准刻画中小微企业和个人的‘画像’,普惠金融产品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从而进一步推动普惠金融产业发展。”

在杨东看来,发挥好数据的价值,不仅有利于加速恢复经济发展,而且能够加快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

“数字经济将逐步打通制约金融服务普惠化、草根化的瓶颈。”崔蕾举例说,以前中小银行普遍存在获客困难的问题,一方面因为物理空间距离带来的时空成本高,另一方面因为IT、人员投入成本高。以前银行的经营模式多是“坐商”,等待有需要的客户上门,这种方式很难做到及时响应。如今,数字经济迅速发展,金融服务直接植入到场景当中,让客户足不出户也能享受到相应的服务;利用技术手段解决多场景结合问题,通过海量数据信息,确认客户身份、确认信用度、进行风险度评级,从而加速业务审批。这是银行通过数字经济为公众提供更广泛金融服务的典型案例。

新场景新机遇 金融科技迎来窗口期

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推进“数字货币”研发工作,金融混业经营的大幕徐徐拉开……一系列金融行业的机制改革将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崔蕾认为,混业经营、数字货币都将增大金融业数据处理量。组合性质的金融服务将逐渐成为主流,而这些场景产生的数据将对金融业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神州信息开发的分布式核心系统,通过分布式技术,把单点业务处理中心的业务分散到多个低成本的硬件平台上,通过云化的方式给银行提供具有弹性的核心业务处理功能,这是典型的组合性质的金融服务应用。

崔蕾说,“疫情改变了一部分客户的金融服务习惯。”以前大家认为,线上办理金融业务的人员集中在年轻人身上,但从目前情况来看,20岁以下的客户和60岁以上的客户,都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的人员在使用无接触式智能化银行服务。崔蕾认为,时代给了服务to B端的金融科技企业崭露头角的机会。

杨东表示,用户使用的新场景倒逼银行进行升级改造,这给金融科技公司带来新机遇,to B端的金融科技企业会迅速增长。“尤其是5G、物联网、区块链技术的融合,将促进金融数据量产生裂变式增长。对中小微企业以及个人的‘画像’精准度也将大大提升,精准化的金融服务将更加便捷。数据要素的有效利用将会赋予点对点金融服务模式新的‘生命’,促进普惠金融的应用进一步发展。”

监管上链万物互链 助推金融行业健康发展

将于9月25日在京召开的“2020年金融科技发展与展望暨第六届新华网新金融论坛”,将聚焦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区块链开发等领域,探索数字化时代的金融价值与发展机遇。当前,银行业、证券业、保险机构以及金融科技企业等,在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等方面都面临诸多挑战,需要监管部门和企业等共同发力,共谋和谐发展。

在杨东看来,未来不仅是“万物互联”时代,“万物互链”时代也即将到来。这就需要监管部门完成数字化改造,实现监管上链。杨东表示,“金融监管部门需要完成从双峰监管到双维监管思维的转变。除了传统监管之外,还要增加科技的维度,以链治链,法条上链、监管上链、数据上链,克服条块监管和纵向监管带来的弊端。”

崔蕾认为,通过监管上链的模式,所有监管条例和数据都存在于公链上,监管部门可以随时查看可信数据,企业可以随时检核业务是否有违规的情况,金融单位可以随时查阅法规,提前进行风险防控,这将有助于金融行业健康发展。

同时,在数字化快速发展过程当中,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同样至关重要。杨东认为,确保个人信息安全、企业信息安全和市场信息安全,是数字经济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