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首页 >  神州信息新闻 >  【金融科技发展研究】国内研究:科技助力农业金融创新

【金融科技发展研究】国内研究:科技助力农业金融创新

  • 发布时间:2021-09-13
  • 来源: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
  •   
  • 打印

以下文章来源于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 ,作者BFIA

科技助力农业金融创新

供稿单位:神州信息

【编者按】为推进金融科技安全创新发展,金融科技产业联盟积极组织会员单位进行前瞻性研究,汇集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形成《金融科技发展专报》,供监管部门和产业机构参考。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金融科技企业紧随国家政策指导方向,以金融科技为驱动,释放农业农村数据价值,助力金融普惠三农,全面托举乡村振兴。本文阐述了农业金融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及创新方面的成果与应用,并对农业金融科技发展趋势做了简要分析与研判。

一、农业金融科技创新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由于“成本高、风险大、效益低、信用记录缺乏”等原因,农村金融服务是我国金融体系中较为薄弱环节。三农主体面临挑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供给不足,农村、农户、农企的信用数据缺失,基础薄弱,缺乏有效抵押物,抗风险能力差,金融资源使用效能低,农业数字化、信息化相对薄弱;而金融机构亦面临挑战,农村金融服务高度依赖人工,导致服务成本高、效率低、操作风险大,同时农业经营风险高、防控难度大,又缺乏有效抵押担保。一方面农户缺乏信用信息和有效抵押物,另一方面金融机构面临运营成本高、风险难控等痛点,“三农”群体,特别是个体农户的融资需求未能得到有效满足。

二、农业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

随着农业信息化建设,农业金融场景也在不断丰富。金融科技公司通过数字技术为金融机构的普惠金融业务创新赋能,为三农主体获取更灵活、高效的金融服务提供支持。

金融科技公司通过信息化建设打通“政府+企业+银行+保险”跨行业领域的信息孤岛,合规有效的整合农业相关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公开信息、GIS遥感影像、物联网、app端线下采集等多渠道数据,经过数据清洗、治理、加工形成统一规则、统一口径,利用科技手段形成农村、农户、农资评级评价体系。在养殖、种植、农村资产流通、整村授信等场景中,通过将农业生态中“政府+企业+银行+保险”四位一体深度融合,为农业金融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解决农业金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促进农业金融创新。

以下分别就养殖、种植、农村资产流通、整村授信四个农业金融场景,简要分析:

(一)破解养殖新型经营主体融资难题

养殖是农村最重要的生产经营活动之一,但养殖经营主体自古以来就面临“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的问题,这意味着农民最为重要的资产“生物资产”作为活体抵押物融资是个难题。如果通过科技手段将生物活体资产转变为银行认可的抵押物,帮助农民盘活养殖生产中的主要资产,这将给养殖新型经营主体的融资带来巨大变化。

物联网集成平台对接摄像头、穿戴设备等智能监管设备,实现养殖业数据信息采集、确认、溯源、验真,对生物资产进行实时自动的远程盘点与监控。“物联网+AI+云计算”等技术让生物资产的估值、监管从难控到智能可控,使生物资产做抵押物获得授信成为可能,也为金融机构服务养殖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为解决养殖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难题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技术变革正在重塑养殖业的金融服务。

银行可以通过采集物联网数据及养殖企业经营数据等,做授信评级模型、额度模型、押品监管模型、盘点模型、生长模型、估值模型、设备预警等,实时掌握养殖场的评级、存栏数、出栏数、生长情况、押品动态估值、设备预警等,为授信用信、押品管理、贷后还款等环节提供风控支撑。

农险机构可以通过生物资产的耳标(或其他穿戴设备)结合视频清点,实现快速核保承保。基于设备及生长评估、与当地动物卫生监管机构及无害化处理数据对接,实现快速理赔,降低养殖业在生产过程中因瘟疫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农户经营蒙受重大损失的风险,通过科技与数据提升保险处理效率,并降低成本。

金融机构还可以通过小程序或app等方式将物联网数据回传给农户农企,支持农户农企远程查看养殖场动态等,以较低的边际成本反哺到农户农企自身的经营中去。

案例一

陕西省杨凌区政府、陕西杨凌农村商业银行等联合打造了“生物资产抵押品动态评估”产品,将活体资产转变为银行认可的抵押物。截至2021年3月,该产品已帮助陕西猪、牛、羊等新型经营主体获得融资近2亿元,并在全国中小银行广泛推广,盘活农村生物资产。

(二)助力金融赋能种植业

种植业是农业生产经营的另一半江山,通过科技手段快速评估种植经营主体的经营情况、投入产出分析,对于金融机构支持农业,同样意义非凡。

通过GIS遥感影像技术与大数据建模分析相融合,识别农村集体、农户的土地上农作物种植面积、种类、长势、病虫害、气象灾害、产量等情况,通过大数据建模分析实时掌握农业种植经营主体在每一个阶段的投入产出、农作物的估值等情况。

基于以上技术,银行可实时精准掌握农户种植情况和投入产出情况,支持贷前评估、贷中监管、贷后还款全流程风控,大幅提升种植业信贷风控能力与效率。

以上技术也可以广泛用于种植农险的智能核保验标及期货指数保险中,为农险运营降本增效。

案例二

(1)中国农业银行的金穗快农贷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分析农业客户的资信、种植情况、农资交易情况等确定贷款额度,由系统自动审批、农户自助用信、快速到账、循环使用,最高额度为30万元的农户贷款产品,重点客群为对生产经营持续性较强的特殊养殖户及乡村振兴带头人。

(2)中国建设银行的裕农快贷(农户版):基于农业的种养殖信息、土地使用权信息,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辅助授予额度;裕农快贷(集体版):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画像,为符合条件的集体经济组织提供满足其生产经营需要的流动资金贷款。

(3)网商银行基于以上技术推出的农业信贷产品,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设计20余模型、近百条策略,精准识别出种植经营者在优质经济作物或大田作物的种植情况,监测农作物的长势、估值等,科技、高效、低成本的勘察与风控,快速为农业提供金融服务,准确率超95%。

(三)探索农村资产流通金融场景

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是农户个人及农村集体资源、资产流转交易的重要平台,主要提供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农村经营性资产等资产流转服务,以及涉农项目、林权、农业生产设施设备、小型水利设施等产品和交易服务。

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深入交易场景及数据挖掘,通过对客群特征、交易类型、交易数据、标的特征等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并制定策略,助力金融机构开展交易核验、交易主体评级、交易标的评估及客户导流。

银行应用以上技术对租赁期土地进行产权清晰度、租金价值、租赁期剩余价值、处理难易度、竞争热度等多维度评估分析,为有风险敞口的土地经营权类抵押贷款产品建立屏障。

案例三

(1)基于农村产权交易的投标保证金场景,通过“场景+数据”引入银行的投标保证金贷款及保险公司的投标保单产品。2021年3月,辽宁开通农村产权交易网络信息服务平台,联合创新并落地农村产权交易投标保单业务,大大缓解了农民投标资金压力,提高了交易资源、资产的竞价率和溢价率,增加了村民和集体的收益。

(2)建设银行的地押云贷(抵押):提供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服务。

(四)促进整村授信提质增效

整村授信业务是金融机构通过对优质村集体的整体授信,农户在整体授信下提取相应额度使用的业务模式。

金融科技公司通过“平台+大数据”大幅提升银行对农户授信业务处理效率,节省操作时间、降低操作风险。建设整村授信业务平台实现“多渠道数据接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作业模式,进行数据采集和授信业务办理,降低农村放款授信业务的工作量。通过大数据分析及业务线上化建设,实现整村授信业务线上全流程放款,结合农业农村大数据,对村集体及农户进行多维评估评级,力推优质村集体、优质农户家庭高效获得银行授信。

村集体评级是利用政府公开数据加银行信息采集数据,形成村集体信用评级模型、村集体授信额度模型,结合宏观经济数据、集体三资数据、卫星遥感数据、农民权益等数据,给出村集体评级及预授信总额。

农户评级则是利用三资、三权等农业农村信息,对农户基本信息、家庭信息、土地信息、村集体信息等进行校验,同时结合客户经理面谈时通过移动终端APP采集各类客户家庭人口、教育、收入、信用状况、生产经营等基本信息,生成客户信息采集建档表,同时结合央行征信、新农合缴费情况、多头借贷、违法被执行等数据,对农户的综合资质评级,并决策整村授信下的农户的可用额度。区别于传统整村授信工作,线上化整村授信具有“无感、精准、方便、实惠”四大特点,实现了“三大突破”,即突破地域限制,不管是在外务工还是在家创业,均可线上申请,实现授信更便捷;突破传统模型,融合劳动力人口数、产业项目、乡村治理和银行产品应用,均可增信,实现授信更科学;突破利率定价,融合信用体系和金融生态创建,均可调整利率基点数,实现用信更实惠。

案例四

(1)湖南省石门县农商银行通过“线上整村授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推出的一项重大惠民举措,依托“常德快贷”政务大数据+整村授信线上平台,激活乡村治理和产业兴旺关键因素,帮助农民获得一定额度免担保、免抵押的家庭备用金,村民可享受到“个人金融不出户、基础金融不出村”的一站式普惠金融服务。

(2)安徽某农商行,通过上述模式实践线上整村授信模式,对辖区内全体农户进行预授信,将展业模式从柜台等贷款升级成为整村集中授信、签约,效率和服务规模大幅提升。通过接入政府数据局数据、采用信息化采集方式、结合决策引擎工具辅助银行实现自动审核。打通了农业、农村、农民数据,结合行内掌握的资产、负债数据,打造覆盖贷前、贷中、贷后的大数据风控模式。让数据多跑腿,人员少跑腿。

三、农业金融科技发展趋势研判

神州信息基于二十年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经验及金融数字化建设能力储备,尤其是“农业+金融+科技”的建设基础与成果,对未来农业金融科技发展趋势研判如下:

一是农业金融创新需要通过大数据建模智能辅助决策、移动金融App、开放API等手段高效拓宽服务半径,打造“金融机构互通、线上线下连通、金融农业场景融通”的服务新渠道。

二是因地制宜,根据各地产业特色,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链,通过全产业链的平台,利用AI、大数据分析、移动物联网、卫星遥感、图像识别、电子围栏等技术加强作物、畜禽、水产、林木等农业生产活动的跟踪,并通过特色产业链的资金流、物流、商流深度融合,提升农业产业和上下游企业融资。从而实现科技服务农业的特色化,涉农金融服务和产品综合化,增强农村金融科技服务,促进乡村数字化建设。

三是针对农民“数字足迹”缺失、农业跨领域数据融合不足等问题,基于多方安全计算、同态加密等技术推进涉农数据共享,利用数字化手段完善农村信用信息体系,为农户授信策略提供可信任、可追溯的数据源,提高信息体系覆盖面和应用的效果。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