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洞察
首页 >  行业洞察 >  专家交流 >  扬子晚报丨专访郭为:一颗陕西苹果,精准撬动了中国农业的什么?

扬子晚报丨专访郭为:一颗陕西苹果,精准撬动了中国农业的什么?

  • 发布时间:2018-11-19
  • 来源:扬子晚报
  •   
  • 打印

一颗在北纬34-37度的陕西渭北高原上出生长大,母株每年要晒2400小时太阳的正宗陕西苹果,在冬日里摆上餐桌,馥郁的香甜能够治愈所有的寒冷和萧索。但是你怎么知道摆在自己餐桌上的这颗苹果是正宗陕西“土著”呢?近日在南京举行的2018年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上,一座用正宗陕西苹果摆成的“大雁塔”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开眼界、饱口福,而为这每一颗苹果的香甜做背书的,是由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和陕西省政府共建、神州信息承建的国家级苹果产业大数据中心,接受记者专访的神州信息董事长郭为也证实了这一点。

一颗苹果的单品目标怎么来的?

在记者固有的观念中,郭为这个名字,一直是跟前沿数码科技和IT龙头企业掌门联系在一起的,而今天这位低调且颇具文人气息的掌舵人坐在扬子晚报记者面前,说的却是从一颗苹果开始的农业故事。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吃苹果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就苹果产业而言,目前我国的苹果产业已经发展到产量占世界的56.1%,人均占有量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0.4公斤,已经从“有没有”进入到“好不好”的新阶段。在这个新阶段,亟需引入数据这个新型生产要素来破解信息不对称、投入要素配置不合理、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不强、产销衔接不顺畅等问题,以此提高苹果产业的创新力、竞争力、品牌建设和全要素生产率。而此前农业农村部也研究提出了单品种全产业链的农业农村大数据推进思路,力求以苹果、生猪、茶叶等品种的大数据试点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为整个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应用提供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的机制、模式和经验。

郭为告诉记者,神州信息进入农业领域,是一件非常偶然的机会,从土地确权、土地流转进入到农业社会化服务,如何提高农产品的价值成为很重要的课题。中国农业的根本问题在于如何把农产品、商品做成品牌,这可能是一个大的方向。“在这个方向下,我们探讨了单品大数据。”

一开始提单品大数据,神州信息首先看到的其实不是苹果,而是资源比较稀缺的攀枝花芒果,市场上一斤芒果的价钱每斤约16块钱左右,但是原产地只有三块钱,不仅卖得不容易,很多环节都不透明。郭为说,当时他们把全世界的芒果进行数据评比,觉得攀枝花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昼夜温差大,处于高原地,芒果个大甜度高;由于它在南北分界线上,芒果成熟季节与其他热带的地区不一样,有一个时间差优势。所以又有一个季节上的优势,这样芒果可以卖到不止3-5元一斤,能达到5-7元钱。基于这样的概念,如果说芒果3.5块的时候,每亩单产的经济收入是5000块钱,它的土地流转会在1000-1500块之间;如果能够做到7块钱,每亩地收入能达到1万块钱,流转会达到4000-5000块左右,从流转出发到后面单品大数据,到农产品品牌价值的提升(比如它的产力和品牌结合在一起),就可以产生比较高的经济收益。因此,以特优产品、大数据的方式,就可以提高商品价值。

因为市场是“物以稀为贵”,产品出不了县就不是稀,如果到全世界可能有些在国内常见的特征也变成了稀有商品,价值就提升了。如何使产品价值得到提升?大数据、互联网是非常好的工具。“在这个理念下,我们发现问题远远比想象大得多,需要当地政府以及对行业非常有热情的人持续支持才能够把这个事做起来。”

基于此,神州信息最终把目光转向了“大众情人”的苹果,因为陕西省在过去这么多年始终坚持推动它的苹果产业,而且很幸运的是,陕西洛川对于整个农村而言更是这方面政策和实践的重要推动者。

一地苹果的全链数据能有啥用?

中国农业的小、散、乱固有格局,让大数据的采集变得十分艰难和复杂。但是郭为说,“我们在洛川做了全域苹果树的采集,保障对每一寸种苹果的土地都有数据,然后对整个苹果土壤情况、经济归属、以及生产服务中如施肥、 灌溉时间、用量等一系列数据都全线采集下来了。”

“采下数据后,我们第一步做的不是提升苹果的价格,而是通过数据帮助农户解决融资和销售问题。”郭为的叙说跳出了现在网上固有的大数据互联网助农模式。

苹果不是稀缺水果,具备大宗性,郭为反过来看到了它另外的价值:如果把一个县、一个省、全国的数据建立起来之后,可以提供很好的大数据应用场景,比如为农业信贷提供服务:很多农民在种植初期缺少现金买农药、化肥;而神州信息希望能在全国推广一体化平台,通过信用体系来解决现金农贷问题;通过信用大数据,可以设计成具体农户的信用模块,不是用抵押的传统方式,而是看过去他的苹果生产情况和今年的天时地利等数据给信用额度,几分钟就能决定是不是可以放款一万或者两万元,让农民先贷款买农药化肥,或者买水浇地,苹果卖出去之后再还款。

大数据对于农民的作用不仅于此。在苹果种植生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虫害,遇到水土不服、品种改变等等问题,这时候每一个微小农户,哪怕家里只有2亩果田,也可以通过大数据网络迅速找到附近的农业专家,进行现场咨询或者果树“疑难杂症”的互联网远程会诊。

不能卖出去的苹果不是好苹果,大数据也同样是连接电商、经济人的法宝。郭为说,自己和同事们也曾设想过不需要经济人,靠电商手段来流通,但是现在实践下来看,还是需要经济人来保证流通环节。去年苹果的期货贸易开始在河南发展,通过大数据能够了解苹果的生产,平稳降低期货风险。如果真正依靠传统的老农模式,现代化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通过新农人,将新的生产方式、新的土地、新的农产品认知观念带到土地上,更深层次一步步的推进农业模式的蜕变。

一块苹果的分层口味抬升身价?

苹果脆爽甜似乎已经成了我们今天选择苹果的唯一依据,但是你们都忽略了,其实有很多人是喜欢吃偏酸口的,有人喜欢吃口感“面面”的,这些都是未来苹果乃至其他农产品分级分层抬升身价的机会。

郭为告诉扬子晚报记者,自己去新西兰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是人家卖的苹果有很多品种,而且有些品种确实非常贵。但是中国苹果品种非常简单,大家就是单一的价格竞争。“尽管大多数人喜欢甜的,你真正出个酸口味的也许卖得更贵了,也许更合一些特殊人群比如孕妇和血糖偏高的人的口味了呢?”所以郭为认为,通过利用大数据,结合产地、品种、季节的差异化,生产具有差异化口味的品种,苹果这样的农产品的价值就一定会提高。如果未来中国的苹果品种能细分成几十个品种,可能总量还是这么多,但是你愿意花更多的钱去买不同的口味来体验。从单品大数据的角度去做,也是希望能够在农业这块,利用单品大数据带动社会化,然后为土地流转树立标准,通过大数据形成整个苹果品种的标准。“将来可能这个苹果酸度是50,甜度是70,还有什么果香水分等等指标,可以针对不同个体特征提供不同品种,那时候苹果的价钱就完全不一样了。”

从苹果延伸开去,郭为说,自己觉得大数据是唯一可以产生规模效益的方式。神州信息最近也已经在山东以及各个省、各个地方探索如何用大数据服务单品,包括江西脐橙、广西的甘蔗、吉林的小豆等等,还在探索如何利用大数据建立国家种子库,“因为种子就是知识产权,就是数据,怎么样把培育一个新的品种的所有数据整合到一起,形成新的东西,这个也是我们要做的方向。”

并不赞同关于站在风口的说法?

在数据为王的互联网时代,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在关注农业互联网风口的到来,比如阿里巴巴的“200公里猪”,京东的“跑步鸡”,但是擅长实业的郭为说,自己并不认为这是个风口,“我觉得我们不是在做互联网,我们是用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的技术,服务农业的生产、经营和流通、消费各个环节。”

郭为否认“风口说”的理由很简单: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产业的升级,越来越多的东西开始用计算机处理,但这其实不是风口,而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享受到了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比如移动支付,企业也希望借由技术进步做一些事情。但是神州信息做农业不是为了站在风口等风来,而是感觉到这一块是接下来中国改革非常重要的方向,真正能够释放大规模生产力的正是农业。郭为说,就像当年做智慧城市也不是去赶风口,是因为在中国行业都完成数据化进阶之后,以城市为中心的信息和数据需要横向打通,于是自己把这个打通定义为智慧城市,有了互联网,使得老百姓更便利的获取数据、获取信息,这都是发展的必然。

现在神州信息做苹果大数据,最终目的就是通过物联网,把整个品种的生产、经营过程全控制,保证产出,在社会化服务上提供更多的价值。目前,神州信息也在参与江苏省苏农云的建设和前期的规划。做经济化的大数据、精准农业,是未来中国农业的努力方向之一,郭为最后总结说。

联系我们